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9章(1 / 2)





  他也喝了。。。

  郑小姐看了看,把酒也喝了,一转身面对夜空,看着月亮,颇有感触:“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!”

  大家一听,这是李太白的诗句,而后她又出一上对:“举樽对友,时光悠悠,言尽天下事,诗诗时时事事。”

  玉儿思索了片刻,上前一步,答道:“抬头望月,岁月生生,走遍天下路,露露碌碌路路。”

  前一句的意思是:说我拿起酒杯和好朋友一起喝酒,但是时光不等人,人生总有聚散时,说不完的天下之事,讲不完的身边故事,谈谈诗,讲讲时,说说事。有一句的意思是:我抬起头来看着天上的月亮,依然没有什么变化,但是岁月匆匆走过,不留任何痕迹,唯有不停的向前走,走过多少路已经无从知晓了,每一天的早上看着晨光雾水,每一天都在忙忙碌碌,每一天都在走着不同的路。郑小姐一回头,一看是玉儿,两个人都不禁的笑了。。。

  时间过的可真是快啊,一转眼就要半夜三更了,郑诗诗还是舍不得他们,但是没有办法,后来她说:“二位兄弟,还有徐三爷,我看天色已晚,你们都回去休息吧,明日你们都还有要事要办!”

  大家一看,也是,玉儿还真是舍不得这位好姐姐,后来还是洒泪分别,分别之前,郑诗诗一把拉住玉儿的手,从怀里一伸手拿出一个精致的小盒,里面是什么东西不知道,递给玉儿,陶源和徐三爷离着比较远,她压低了声音说道,“妹妹,这个锦盒里面是我留给你的纪念,但是有一点,不到最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要打开它,能答应姐姐么?”

  玉儿轻轻地接过锦盒,在手托着,“您放心吧,姐姐,我一定会照您说的办的!”

  说着话把锦盒小心翼翼地收好,玉儿一看,人家送了自己东西了,自己怎么办呢?一眼看见了自己随身携带的百宝囊,在百宝囊之中取出一物,是一个小巧玲珑的铃铛,玉儿说,“姐姐,我身上也没有什么贵重的东西送你,只有这个铃铛,但是您可别看这个铃铛小,可不是一种摆设啊,它实质上是一件暗器,这个铃铛里面有一种药粉,可不是毒药,你用力的将它掷在地上或者其他的硬质的东西之上,他会瞬间冒出一阵烟雾,到时候可趁机逃走,这个给姐姐防身之用,以备不时之需!”

  两个人真是有说不完的话,后来不得不走了,挥泪告别,郑诗诗回去咱们不说,单说陶源他们,走到了街上,到了十字路口,徐三爷不走了,“恩公,我们就此别过吧,我往这边走,您记住,顺着这条路一直都到头儿有一家镖局,也是本条街唯一的一家镖局叫‘徐家镖局’,就是我住的地方,有时间一定前来啊!”

  二人点头,在这里他们分开了,单说陶源和玉儿,两个回到店房,掌柜的还没有睡,正等着他们呢?一看两个人回来了,赶紧迎过来,“二位公子,今晚玩的可开心啊?”

  二人点头,“今晚玩的特别开心,您怎么还没有休息?”

  “在等二位回来,你们回来我才能睡觉!”掌柜的是笑容可掬,俩个人感到十分的欣慰,来到住处,也确实有点发累了,和衣而卧。。。

  这一夜无话,就到了第二天的早晨,他们两个一大早就起来了,梳洗已毕,随便吃了些东西,结了帐,俩个人是飞身上马,出了西门,直奔东京汴梁而去,商丘离东京也就是二百六十多里,不算远啊,两个人是快马加鞭,恨不得一口气能到东京汴梁开封府。。。

  这一时就路过一座山叫‘五档骆驼山’,中间是一条官道直通开封,远看就像一个大骆驼在那里卧着,故此得名,两个人正飞马前行,这官道上还真的没有几个人,突然就听到一棒罗响,响箭齐发,从旁边的树林子里面呼啦就出来了有五六十人,个个是黑灰抹脸,绢帕罩头,队形整齐,为首的两匹马,一匹枣红马上端坐一人,如果站到地上也是个大个儿,身高过丈,是膀阔三停,一张紫巍巍的面庞,上面青一块,紫一块地摸着不同颜色的东西,生怕被人认出来,一身的便衣,手中擎着一条打铁抢,上秤称一称足有八十斤挂零;另外还有一匹大黄马,马鞍桥上坐着一个矮胖子,下来也就是有五尺左右,大脸,稀巴烂的还有几根小黑胡儿,一身便衣,手中拿着一对儿狼牙棒,脸上抹着灰,看不清五官貌相,把去路拦住。。。

  陶源和玉儿赶紧把马带住,陶源往前催催马,来到为首的两匹马的前面,一抱拳,“两位当家的辛苦了!在下有礼了!”

  马上的这两个人相互看了看,用鼻子哼了一声,陶源又说,“二位,如果你们要钱的话,我们可以把钱留下,二位能不能赏个脸让我们过去!”

  那二位还没有说话,陶源又说,“既然你们又不讲话,那请问二位尊姓大名,能不能把事情说清楚,如果平日再哪里得罪了二位,你们也说清楚,好让我们也明白明白,不知二位意下如何啊?”

  其中那个使打铁抢的说话了,“你与我们无冤无仇,我也不从你们要钱,我们只要你身上的一样东西!”

  陶源一听,“什么东西?”

  “把你身上的奏折给我们吧,就放你们过去,如若不然,休想从五档骆驼山活着过去!”

  陶源一听,心里面已经明白了八九啊,他就马上联想到李昌的头上,心说也有些许的不理解,心说:李昌要想有动作,为什么不设在离庐州府近一些的地方,而选择在离京城这么近的地方,实在是不解!话已经挑明了,也没有必要和他们废话。。。

  陶源说,“你们想要奏折是吧,不错,就在我的身上,那要看看你们有没有这个本事了!”

  那个使大枪一看,眼珠子一瞪,“什么?!你还要想和爷爷我伸伸手不成?”

  说着话,双腿一飘,从马上下来,提大枪来到陶源的面前,“小子,这地儿也不错,死在这里也算是你的福气!”说着话是抬枪便刺!

  第七十九回 步入开封

  陶源和玉儿赶往东京汴梁,眼看就要到了,在路上就经过五档骆驼山,没想到被一伙儿贼人拦住,口口声声说要陶源身上的奏折,那陶源能给么?

  那个使枪的下了马,来到陶源面前时抬枪便刺,陶源往旁边一闪身,大枪走空,这个人还真是不含糊,枪缨子后面有倒虚钩,往后面一撤枪,用倒虚钩挂陶源的肩头,陶源顺势一转身,大枪贴着肩头就过去了,再看此人,大枪当棍使,往脚下一扫,扫陶源的双腿,陶源双脚点地,腾身纵起,在空中一伸手就拽出乾坤宇宙锋,在空中一反转,力劈华山,大宝剑以上势下就劈了下来,这个人一看不好,赶紧用大枪使了一招儿叫‘横担铁门栓’,往上一档,陶源这一宝剑正砍在枪杆上,霎时间火星四溅,陶源的宝剑那是宝中之宝啊,咱不止一次说过,切金断玉,削铁如泥,但是这家伙的大枪枪杆也是加粗的,尽管这样,也把陶源震的不轻,双脚落地,撤身行,把宝剑托在手中观看。。。

  他上下仔细地检查了一下宝剑,一看,没事儿,一点都没有损伤,还是那么光华夺目,那个家伙也把大枪撤回,往枪杆上一看,上面有一寸多深的大口子,把这小子可气坏了,“好小子,你敢伤我的兵器!”

  往前一纵来战陶源,陶源一看,我不能和他硬碰硬啊,使用缩小、绵软的功夫,是闪展腾挪,忽前忽后,忽左忽右,把这小子弄的是眼花缭乱啊,陶源一看,这里是官道,在这里很容易被人看见,我赶紧把他们打发了就得了,没工夫谈弄他们,但是没有必要要他们的性命,那样很可能惹来不必要的麻烦。。。

  想打这里,陶源宝剑的剑招儿加紧,一变换招数就使出‘三绝剑法’,这家伙就有点顶不住了,他就喊,“我说老兄,你还在马上坐着干嘛,还不快来帮我的忙!”

  那个矮胖子在马上一看,不行,不是人家的对手,赶紧从马上跳下来,想帮助他一起对付陶源,玉儿在后面一看,干什么?一起上,哪有那便宜事儿啊?玉儿双腿一飘,落到尘埃,双笔往两边一分,“哎,我说小矮子,来,本公子陪你走上几何?”

  双笔一探,大战矮胖子,双笔对双棒,就斗在一处!

  使大枪的这位一看,自己的朋友也被拦住,自己又顶不住,就冲后面喊,“你们别卖不了的甘蔗在那里戳着,都给我上啊!”

  五十几号人是一拥而上,把两个人是团团包围,每个人手中都是特殊的兵器,叫钩镰枪,这兵器可太厉害了,往前可以扎,往后可以挂,怎么使用都是武器,那两个家伙在后面指挥,他们就下了家伙了,陶源和玉儿一看不好,这种兵器最难对付不过,怎么办,周围这么多人,尽管说陶源有本领,玉儿的武功也不弱,但是想破这种阵法也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,打了很长的时间,把两个人累的筋疲力尽,也闯不出大阵,但所幸的是两个人都没有受伤,这就不错了,要是在打一会儿,恐怕两个人都得吃亏啊!

  正在这紧要关头,顺着官道,就来了一支人马,风卷旗号,上面写着‘开封府’,足有二三百人,为首的四匹马,风驰电掣一般,就来到出事地点,在后面就下了家伙了,一个冲锋就把贼人打散,那两个当头儿的一看,大事不好,口中打呼哨,他们一窝蜂似的撤下去了,索性战场上没有死的,有几个官兵受伤了,但是非常轻,并无大碍啊,最大的收获就是抓住贼人的一个小兵,另外把陶源和玉儿也救了,两个人累的,呼呼直喘,陶源稳了稳心神,一看是开封府的,可算见到亲人了,陶源和玉儿都是心中高兴!

  这时那四匹马来到二人的面前,从马上跳下四个人,一字排开,陶源和玉儿一开,四个人是相貌堂堂,一个个威风凛凛,陶源赶忙上前,“四位,你们真是开封府的官差?”

  有一个红脸的说话了,“不错,我们正是开封府的四大捕快,我叫张风,他叫赵云,这位是王雨,那一位叫马雪,我们都是包拯他老人家手下四大捕快张龙、赵虎、王朝、马汉的后人!”

  陶源一听,知道,自然是知道了,在庐州府的时候,邓九孺不止一次跟他讲过开封府的事情,自然也提起过现在开封府的四大捕快,其实开封府不止四大捕快,一共是十二位,除了‘张风、赵云、王雨、马雪’四人之外,还有董春、薛夏、李秋、娄冬、江琴、黄棋、薛书、薛画,他们也是保着包青天的另外的八大捕快的后人,但是今天没有来,他们也是另有公务在身啊,赵云就说,“请问你可是陶源陶大侠?”

  陶源点头,“你们怎么知道我?认识我么?”

  四个人一笑,“我们前些时也是接到一封无名的信,具体是谁写的到现在也不知道,什么人也不清楚,信上说你要带着一封特别重要的奏折来东京,说要面圣,有要事启奏!上面还注明了庐州府邓九孺大人,那可是我们开封府引包世荣的好朋友,也都是包青天的得意门生,另外信上写明你们今天必到开封,我们不知道你们今天具体什么时间到,包大人就跟我们说越是离得近越是要保持高度的警惕,所以我们就带着二百多人前来前方看看,没有想到真的出了事情,还好我们来的及时啊!”

  陶源和玉儿千恩万谢,飞身上马,随着大队人马,押着那个俘虏,但是他们光顾说话了,在看那个俘虏不知道什么时候咬舌自尽,死了!

  几个人一看,把他得押回开封府进行验尸啊,看看他到底是什么人?大家这才起身,浩浩荡荡地赶奔开封府。。。

  路上无话,他们就到了开封府,陶源和玉儿都是第一次来到开封府,一看这个地方是庄严肃穆啊,后面的官兵遣散,让他们回到自己的驻地,门上人一看四大捕快回来了,后面还跟着两个人,另外还有一个什么东西用被子包着,“四位,你们回来了!”

  四个人点了点头,他们把门打开,让陶源和玉儿进来,把那具死尸也弄进来了,先放在一边,然后张风让陶源和玉儿在外面稍候片刻,他先进去禀报给包大人,包世荣是包拯的亲侄子,现在坐镇开封,包拯现在年岁已高,退居林下,其实就是在开封自己的福地养老,可以不用上朝,但是有重大事情,老包还得挺身而出,出谋划策啊,他的随身十二名前任的捕快也是在包青天的左右侍奉,后来包大人一考察包世荣,不错,皇上也十分的满意,就把他调入开封做了这开封府引一职,包世荣一上任,那是兢兢业业,两袖清风,为人是津津乐道,一提起包世荣来,无不挑大指称赞,后来有人就把他誉为‘玉面小包公’,包拯一听,心中高兴,一看自己也算是后继有人啊。